基礎演練工作分配&提問與回饋:
四、基礎訓練的課程設計與工作分配
簡報 Link:https://goo.gl/W1rbtU
課程重點設計概念
- 議題解析、口袋問題的整併
- 議題解析、口袋問題(技巧概念部分):主持工具箱處理(kj+orid)
- 經驗分享:最後回饋,回答問題
- 口袋問題(實作):
關於課程的分流操作方法:
(第三階段審議模式時:一份簡報多個講師,同段時間講解。)
課程重點(依票數排序)
主持工具箱 :
- KJ
- ORID
- 心智圖
- 積極聆聽
- 主張探詢
- 魚骨圖
- 利益關係人
主持模式 :
- world cafe
- open space
- world wild views
- 學習圈
- 參與式預算
模式操作方法:
- 全部丟到自主
- 籠統式的操作,詳細的協作交由自主處理
- 先處理world cafe、open space,自主再處理其他的
- 用事前的資料當作(world wild views)前測、在上完world cafe、open space後在作後測。若是如此再world cafe、open space的議題設定上就要特別處理。
- (前測-world cafe/open space-後測)
- (第四組討論後採用第四項方式處理)
上課方式:
課程時概念由一位大場引導員說明,大場引導員說明完讓各組有練習演練時間。演練由分組個別進行,最後再交由大場進行回饋與Q&A。
分組時,希望盡可能每組能力平均,不要有特別強或是特別弱的小組:藉由前測問卷篩選
- 在第四階段處理分組(一開始不需要分組,第四階段再處理)
- 在一開始就處理(例如名牌上做記號,等到第四階段再說明名牌上的記號分組)
時間分配:
第一天時間-16:30~21:00-3小時
16:30~17:30【紀錄工具】KJ法
17:30~18:30 晚餐
18:30~19:00 【紀錄工具】心智圖介紹
- 大場:建宏、喬銘、小藍、偉玲,助教:佩琳、浩軒、昌振、楚翎、毓親
19:00~20:30 Open space複習,同時演練(KJ、複習心智圖)
- 大場:同上階段,助教:同上階段
- 方式:一人大場介紹再分組練習。練習材料:經濟吧的影片(8分鐘)
- 走open space做複習混合工具箱,KJ
- 方式:大場介紹原則(5分鐘)、各組開議題並介紹,實際操作銜接心智圖KJ及其他主持工具(80分鐘)。
- 各組引導員提出各自討論議題,學員實際跑桌討論穿插教學。
- 帶組員:擔任暗樁開議題,但主持人也可以自己開議題。
- 設置觀察員角色以便之後回饋
- 練習議題:青年面對的未來挑戰、主持工具應用。
- 收尾(5分鐘)
第二天-6.5小時
先處理【主持工具】再體會【審議模式】
09:00~09:40 【主持工具】探詢與主張、積極聆聽
- 大場:佩琳、欣縈,助教:偉玲、浩軒、喬銘、(瀚葭、昇龍)、文慶
09:50~10:50 【主持工具】ORID
11:00~12:30 【審議模式】World cafe(在其中練習工具)
- 大場:同上階段,助教:同上階段
- 主題:對於海洋垃圾的看法。
- 由大場解說世界咖啡館精神與架構,共有七個原則與各階段架構(20分鐘)
- 分5組由帶組員進行示範(40分鐘)。
- 討論階段-第一次由引導員當桌長,並且融合工具帶領,實際操作工具。讓學員演練至第一回合。
- 後測問卷,午餐前提醒有問卷,並提醒設定最後填寫時間(問卷設計方向-昇龍)
12:30~13:30 吃飯
13:30~15:00 【審議模式】World cafe學員演練(90min)
- 細節規劃與填寫:珮琳
- 大場:佩琳,助教:昇龍、(浩軒、鯊鯊)、(昌振、喬銘)、瀚葭、(毓親、仕翰)
15:00~15:20 休息
15:20~16:20 【審議模式】學習圈-討論與處理兩天的學習與疑惑彙整,討論後分享
- 大場:文慶,助教:偉玲、鯊鯊、喬銘、瀚葭、(仕翰、毓親)
- 學員學習圈時,同時問卷組處理與分析後測問卷
- 方式:10分鐘開場,20分鐘分組討論,.......
16:20~16:50 【審議模式】world wild views後測解說,第四階段結束
接鏶方的第五階段
4/22工作早上九點青創集合,並填寫大致工作分配。與ppt製作。
前測問卷要點:
- 審議民主
- 審議民主主持經驗(簡略)用模式選單
- 「想要了解主持人的或是蒐集意見與期待用」
基礎訓練帶組員請假名單:
無法參加:如昕、鈞評
5/4晚到5/5:欣縈
5/6下午:楚翎
5/4晚上、5/6三點後:浩軒
5/4十點前:建宏
5/6早上十點到下午三點:律德
各組課程回饋與提問點:
第二天課程
各階段說明大略課程,安排之提問與回饋
第一階段:
- 活動與後續的連接性
- 期待的說明(可在開始放事前問卷結果或是討論等等)
- 全場的司儀與場控
- 穩定性很重要,是學員的第一印象
第二階段:
- 詳細階段內容要跟此部門處理(資料繳交期間與模式、細節:4/29交、文字說明、討論到時間
- 八場論壇的詳細階段稍作說明(QA部分
- 如何正面表述主持人的工作
- 具體列出的工作與發展
今年的主持人跟以往不同的是,會有更多磨練以及和地方接觸的機會
第三階段-1
- 資訊的圖表化(太過細緻的圖容易會看不懂還有產生排斥感
- 講師(?)外聘或是野村-青年署接洽;即使無法受可也可以跟團隊確認資料
- 語速,用頓點多跟學生確認吸收程度
組長期待讀書會-後續的動能與持續深掘(自主訓練後)
第三階段-2
- 筆電小組:一組的人數上限大約就是五人,但是畫面太小可能也會造成學員的不專注,希望在這些部分用圖表做重點。也可以由引導員協助播報簡報,增加可觀看人數簡紹講師的負擔,同時增加一位講師可以處理的人數。
- 解決辦法:也可以公開簡報檔案讓主持人用自己的手機或電腦來看?
- 或是分20小組,左右兩邊分別講解
- 這部分的講解很重要,在台灣的文獻很少,家華可以協助給出些許文件
- 開場時,強調引導員也在嘗試與學習(一同成長)至於講解時機都可以討論或是調整
審議、代議、倡議、直接民主要如何處理?在那些階段處理
第四階段
- 議題討論可以緊扣主持人培訓?擔心一直討論培訓是會疲乏的,海洋垃圾的議題的設計-練習積極聆聽而已,但是這個議題是可以切入像是環保、青年的生活。(不需要太大的議題),議題可以調整,可以是跟地方創生有些微相關的主題。
- (科長)能力分班目的,平均分配打散。分布與公告方式可以商討。但是要提早跟署內說迷時段與要求。
- (科長)學員演練的模式,在課程上就會分清出與切開
- (科長)主持人的回饋部分與時間?目前的時間尚未完全細緻化,細流出來後會有回饋時間
- 演練時要以工具為主還是與模式為主?討論時以工具為主(模式並沒有完整的提出),完整的模式交給自主。
- 引導員與主持人的分組方式?學員預計是五桌,一桌十人左右
第四階段課程分工與安排
由於時間不足,僅拍照做確認



基礎+自主(2+3)的請假表

